查看原文
其他

上海22岁小伙头痛咳嗽,忽冷忽热!一年前曾出国游玩,医生:这种病严重可致命

瑞金医院 新民晚报 2024-07-13

6月初的一个深夜,22岁的患者小吕(化名)匆匆忙忙奔来瑞金医院嘉定院区急诊。他已经连续发烧2天了,体温最高为37.7℃,伴随着头痛和咳嗽,不规则发冷发热症状。

值班的陆桢兵医生仔细询问了病史,得知他既往体健,没有基础疾病,可是经过检查发现患者咽红肿,两肺呼吸音粗,陆医生开具了血常规检测。然而,检验科夜班技师杨迟晖在审核血常规结果时,却发现了一个不寻常的现象:患者的血小板偏低,仅为87 x10⁹/L(参考范围:125-350 x10⁹/L),其他指标基本正常。患者既年轻,又没有基础病,为什么会出现血小板降低的情况呢?

院方供图(下同)

医生仔细查看血常规分析仪的详细参数后,发现该标本散点图异常,提示有感染红细胞。这一发现引起了杨迟晖的重视,她立即进行了血涂片的人工镜检。在显微镜下,惊讶地发现大量疟原虫滋养体。这一发现让她突然警觉起来,难道这名患者感染的是疟原虫,而非普通的呼吸道感染?

“我最近一年都在上海,家人也没出境。”面对陆医生的询问,小吕回忆自己和家人一直在家里,“一年多以前出国玩了一趟。”面对眼前的检查结果和患者症状,医生不得不谨慎起来。上海市已于2010年消除本地感染疟疾,2016年率先通过国家消除疟疾评估,实现了消除疟疾目标。至2023年,已经连续14年无本地感染疟疾发生,连续7年维持消除疟疾状态。

陆医生赶忙与感染科值班医生赵钢德会诊,再次确认后联系嘉定区疾控中心,将患者血样送检。疾控中心通过RDT快速检测、镜检及核酸检测后,最终诊断为:间日疟原虫感染。

白细胞分类散点图异常

疟原虫滋养体

潜伏期长达一年

重症发作可致命


疟疾主要是通过蚊虫叮咬传播的,一般潜伏期短则数周,但长则可达一年左右。”陆桢兵医生解释道,“患者属于异常的潜伏期,可能一年前在境外无意间感染了,直到一年后才出现症状。”所幸,由于发现及时,小吕得到了迅速治疗,从而控制了疾病的进展。

疟疾是一种由疟原虫引起的严重危害人类健康的传染性疾病,其主要传播途径是通过蚊虫叮咬。疟原虫寄生于人体后,会移行至肝脏进行繁殖,而后离开肝脏,侵入红细胞内,并再次繁殖,导致红细胞破裂,引发一系列临床症状,包括发冷、发热、大汗、头痛、四肢酸痛和乏力等。最初的症状可能比较轻微,类似于许多发热性疾病,并且难以识别为疟疾。这些症状在感染后的一定潜伏期内反复出现,对患者造成极大的痛苦。在严重的情况下,疟疾还可能引发贫血、低血糖、急性肾功能衰竭或急性肺水肿等并发症,甚至危及生命。

防蚊是关键

前往这些区域要警惕


疟疾分为多种类型,包括间日疟、卵形疟、三日疟和恶性疟等,其中恶性疟病情最为严重。潜伏期因疟原虫种类和宿主免疫状态而不同,间日疟短者一般为12-30天,长者可达1年左右;卵形疟与间日疟相仿;三日疟为18-40天;恶性疟为11-16天。不同类型的疟疾发作频率也有差异:间日疟和卵形疟每48小时发作一次,三日疟每72小时发作一次,恶性疟每24-48小时发作一次。

根据世界卫生组织(WHO)的数据, 2022年全球有2.49亿人感染疟疾,并导致60.8万人死亡。主要流行地区分布在非洲、东南亚等地。非洲疟疾病例数占全球94%,疟疾死亡数占全球疟疾的95%;东南亚的印度、印度尼西亚和缅甸三个国家的病例数占东南亚区域疟疾病例的99%。2021年我国正式获得世界卫生组织疟疾消除认证。但上海作为特大型口岸城市,对外交流频繁,人员流动性强,输入性疟疾引起本土再传播的风险持续存在。

WHO World malaria report 2023

医生表示,对于疟疾的治疗,关键在于及时发现和全程足量服用抗疟疾药。抗疟药物包括氯喹、奎宁、青蒿素等,其选择取决于患者的年龄、病情严重程度、疟原虫的耐药性等因素。大多数疟疾患者经过及时治疗可以治愈。

医生提醒:去过疟疾高发地区后,一旦出现交替发冷发热、出汗、乏力等症状时,要尽快就医并主动告知旅行史和接触史等信息,以便及时诊断和治疗。

预防疟疾的关键在于防蚊灭蚊。现在正值夏季,是蚊虫活动的高峰期,我们要注意避免蚊虫叮咬,做好防护措施。在户外活动时,暴露的皮肤可涂抹驱蚊剂;在家中可使用蚊帐、纱窗等防蚊设施;保持周围环境清洁,清除垃圾、杂草、积水,根除蚊虫孳生场所;外出旅行时,尤其是前往疟疾高发地区时,要特别注意防蚊措施。


新民晚报

记者:左妍

编辑:倪彦弘



推荐阅读



觉得不错
下方 点赞 在看 点起来

多多转发
👇


继续滑动看下一个
向上滑动看下一个

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

文章有问题?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